(This is a series of talk given by the renowned Australian artist Robert Baines, at Ching-hwa University, Taiwan, in July 2019. There will be 4 individual posts on this series of talks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talk dates.)
(本文記錄於2019年7月,澳洲金工藝術家Robert Baines在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的四場演講《Robert Baines: Fifty Years A Goldsmith》。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主辦,春之清華藝術教育基金會贊助,Robert Baines教授主講以及Tracy Wang即席口譯。本文只順應閱讀修改部分文句,四週演講,分四篇刊出。)
————————————————————
(江怡瑩教授開場)各位貴賓,謝謝你們再次蒞臨新竹,可能有人是第一次蒞臨,我還是簡短介紹今天的主角Professor Robert Baines,Professor Robert Baines是素有澳洲人間國寶之稱的重量級藝術家,我們很榮幸受到「春之清華藝術教育基金會」的挹注,讓Professor Robert Baines在這裡有三個月的工作坊,七月份有四場的公開演講,我們今天進入的是第二場次。現在是否就用掌聲歡迎Professor Robert Baines。
————————————————————
老師這次座談主題是關於「線條」、「顏色」和「空間」。「線條」指的是老師使用的金屬線在線與線之間搭建出來所形成的結構關係;「空間」則是在搭建的過程,它存在於線條之外、結構與結構之間所創造出來的部分;而「顏色」呢,是老師給予金屬線上色之後的想像延伸。
紅的介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切入)Intervention of Red
(投影片)這個作品,講「紅的介入」,不單單講「紅色」(RED)而是講「紅的介入」,想指涉的是歷史、文化的場域定位,不單指它的顏色,而是強調它的狀態。
紅有很多的定義:它是停止、禁止,它是愛、是憤怒...在這裡想探討的是紅色在歷史、文化上作為介入的媒介材質來表達的部分。老師提到,把紅當作愛和犧牲的原由大約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當我們說到"entropy",中文翻譯為「熵」這個字,可能沒有意義,但是這個在所有可以傳達「紅」的意涵中是最精準的一個。它講的是「變數」,是溫度和熱能的變數,老師認為紅色所展現出來的溫度、熱能的變數是非常令人著迷的。還有紅色本身所表現出來的飽滿,也是言語無府形容的。
(投影片)老師的「紅色事件簿」首飾系列作品:紅的介入(1994)、紅的熱能變數(1995)、紅線(1996)、容器的歷史(1997)、比黑色更血腥(1998)、比黃色更惡毒(2002)、比白色更紅(2004)。
後來老師開始仿製古老的中式手鐲,利用中式手鐲的樣式和金屬線體的技法,加以複製。在製作過程裡,老師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複製,但在紅色的材質卻用了可口可樂鋁罐材質的「紅」,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可以探索的點:這個「紅色的介入」就被定義在某個文化場域的定位。
(投影片)我們看到這個作品中加了塑膠車子的部分,老師用的同樣是線體的結構再製中式手鐲,並加上塑膠類的現成物去結合。老師開始做了很多大型手鐲的創作,也把這個紅也介入到手鐲之中,也使用中國傳統的手鐲技法使視覺上有錯綜複雜的感覺。
(投影片)那這一件是複製了伊底特力亞(Etruscan)傳統技法的首飾樣式。
(投影片)這是十六世紀的手鐲樣式,另外加了紅色小袋鼠。
在「紅的介入」中,其實老師主要的用意是透過這個系列的創作去學習傳統首飾技法,這個部分老師持續了好一段時間,隨後,他開始去走向抽象的過程。
(投影片)這些都是紅線系列的首飾。
在這個系列開始用其他材質,例如:腳踏車後面的反光板...
費城的中心大擺飾 Philadelphia Centerpiece
老師創作了很多小件的紅首飾之後,開始感到厭倦。他在費城的經紀人Helen Drutt建議是否做大一點的尺寸,老師就開始創作新的系列,於是這個系列就叫做「費城的中心大擺飾」。
(投影片)中間看到這個是一個超大的燭台,大概有八十公分,再加上蠟燭總高會有一百多公分,在右邊這張圖可以看到老師跟他的作品合影,真的很大,這是還沒有送去粉體烤漆之前。這個結構非常複雜,以建築概念為基底所設計的主題。展出這系列的時候,因為每一件都非常大件,全部放在一起就會顯得十分怪異,所以它們還是比較適合一個一個放在展示櫃裡,讓彼此有所區別。
停留在紅 Stopping at the Red
(投影片)老師停止了「紅首飾」系列之後,美國藝術家也是為雕塑家Cleas Olderberg,說了這段話:「紅比綠更鮮紅、比黃更惡毒、比黑更血腥。」當他說這段話的時候,並非討論紅的顏色本身,而是指紅的「狀態」。當你去分析紅的狀態,我們得到這段像是詩句的東西。
(投影片)這兩個就是手鐲、手環,都是有紅色的物件加在綠色的結構上面。(之後陸續看了許多作品)
(投影片)這是他在2008年在荷蘭的展出,是第一次展出「比黃更惡毒」的系列,當中雖然參雜了許多其他的顏色,但精神上仍是回朔到紅的部分。下個部分老師會講到長頸鹿的故事。
(投影片)後來老師嘗試做了一些線條和線圈的結構,有人跟他說看起來很像植物系的東西,但他的本意並非如此,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它變成植物或是一朵花。雖然這些作品都參雜了很多顏色,有黃、綠、黑...但剛剛提到的這些其實是一整個系列,再加上金色的部分,整個都必須回朔跟「紅」在概念上的扣合,「紅比綠更鮮紅、紅比黃更惡毒、紅比黑更血腥。」
這個系列在慕尼黑獲得了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金牌獎,有一筆豐碩的獎金、一張獎狀和Hermann Jünger大師所親自製作的獎牌。(現場觀眾發出羨慕的驚嘆)
後來老師開始製作較大件的作品,大約跟「費城的中心大擺飾」幾乎一樣大件。(投影片)左邊這一張新聞報導可以看到它的尺寸,這一件後面有兩根針,其實是一個胸針,可以把它別起來,這個胸針的尺寸也是八九十公分高,這是老師年輕的時候的作品。
彎彎曲曲的線圈 Crinkle and Crankle of Wire
(此時老師朗讀了一段有韻律的詩句,配合著作品投影片一張一張的撥放節奏,老師想要讓大家感受音律與作品影像的共振魅力,所以特別交代不用中文翻譯。)
有興趣可以參考Youtube影片:Robert Baines - Artisan Lecture Ser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eKy8GScaY (36:35處起)
瀕臨危險的粉紅和珠寶詐騙的故事Endangered Pink and the Story of Fallalery
(投影片)隨著1940年代左右好萊塢的魔力時代,珠寶首飾被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電影的首飾設計師或是服裝設計師們利用設計上的自由,把我們從二戰後的匱乏中帶領出來。他們開始用鍍金,而寶石的部分則是用玻璃製品代替,仿製原本可能是上百倍的高價品,展示在電影當中。
當這些設計師做了這些(我們說這是「假珠寶」)用在電影裡面,我們該怎麼去詮釋它、思考它?這種作法是刻意用來證明錯誤,誤導觀者?是諷刺的錯覺?還是只是另一種首飾藝術的表現方式?
(投影片)粉紅比紅更白,它介於曖昧的中間地帶。所以它是在流血嗎?就算它在流血,就算被關關在籠子裡,包住的是柔情,血流得也很甜蜜。粉紅溫柔且安靜....粉紅是否缺乏自信?它過於小心翼翼。它並不紅,亦非白。它有時帶來一些希望,帶流露出的希望帶來了一些失望及悲傷。
粉紅即是甜蜜,天真且無邪,它容易被掌握,粉紅亦是柔軟的,當它有根穿刺的釘子,就會讓人感覺不負責任。
粉紅是兒時狀態。兒時記憶裡,安慰並非全來自於母親。當我們思考到粉紅色,我們會思索它是否缺乏自我動力?如果粉紅色再加上其他深的顏色,就會加上力量和複雜度。
魅惑之力 Glamour
我們開始要講長頸鹿的故事,關於羅斯柴爾德的紅色長頸鹿。紅色長頸鹿是瀕臨絕種的,但袋鼠一直都在。他們第一次相見,是在卡拉拉的手鐲上,那是2010-11年,在首飾歷史上,當他們相遇之後,便展開了相當多的冒險,而現在他們住在紐澤西州這個地方。一見鍾情之後,紅色長頸鹿和袋鼠便開始展開美麗的戀情,愛的旅程從此展開。長頸鹿和袋鼠的相見會像是伊索寓言的故事嗎?當然,它不會是一個怪譚,它有點像是夢幻、吸引人的奇談。當然長頸鹿和袋鼠的相戀仍是非常脆弱的,但仍然演奏出了一首奇異的狂想曲。
多重次方 Multiplicity
(老師再次朗讀了一段有韻律的詩句,配合快速播放的作品投影片)
(本文由趙永惠和江枚芳Meifang Chiang metal Arts共同整理)
———————————————————
問與答
1 創作的時候會不會將自己的信仰作為靈感?
會。這問題太困難了。對於老師的創作,宗教的神性是存在的。在基督教的信仰裡,相信物質上看不到的神,神性的顯像、化身。在首飾、金工創作也是一種顯化,將腦中非物質的東西創作成物質的東西。
2 過去的經驗中,什麼影響老師最深?
精神層面來說,創作中一開始就想成立結構體,回到線條、顏色、空間的主題,講「紅色的狀態」,而不是紅色的顏色。「紅色的狀態」老師做了非常多的創作,通常創作過程中不可能在初期就突然開悟,這時期有一次老師的朋友Karl Fritsch給了他一本Cleas Olderberg的作品集裡寫了剛提到的「紅比綠更鮮紅、紅比黃更惡毒、紅比黑更血腥」這段話。這段話替老師定義了「紅的狀態」,並且使他進一步發展。老師說他找到這段文字時非常開心,讓他的作品往上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3 請問老師在90年代看到這段文字嗎?Cleas Olderberg是普普藝術時期的藝術家,作品中也使用
很多顏色,這段文字有沒有上下文的連結,是否和他的作品有關?
是在90年代看到的。這段話在Cleas Olderberg作品集中是一段筆記,關於他的作品:米老鼠博物館。這是一種意外的相逢(serendipity),完全無法預知的。
4 對於老師表的形式、節奏、韻律、作品的結合感到非常有趣。
老師說這是他新創的,稱為「Jewellery Rap」、「珠寶饒舌」,2016年開始以表演藝術的型態進行,曾經在幾個比較特殊的場合做過。關於饒舌的詞,目前還沒有出版,影像播放和詞語必需同步進行,所以這次就沒有翻譯。未來應該會出版。
5 好奇老師早期為什麼從學習歷史珠寶開始?另外,紅色系列中使用很多現代的材料,例如,小汽車、反光板等生活物件,為什麼選擇使用這些材料,而不是類似工藝品、玻璃製品等珠寶配件?使用這些材料是否帶來爭議或其他觀點?
當我們看一樣東西的時候,認為我們了解它,但是當我們照著畫的時候,更了解它。那如何完全的了解它?複製它,就能徹底地了解一樣東西。這是為什麼老師用歷史物件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複製一件一模一樣的東西是非常困難的,博物館的材料學家和策展人審核時,材質、技法、主題都是正確的,只有紅色、塑膠小車、反光板這些東西是不符合的,但是這是老師的介入,擾亂的介入正統歷史物件。正統性也是當代首飾時常探討的話題,真和假之間的區別,使用的材料和技法都是正統的,當一個塑膠小車介入歷史物件,是一種當代敘述,破壞了正統性,是否可以當作是假的?
在當代的時空創作時,選擇對的材質是很重要的。生活中垂手可得非常多材料,但是如何挑出幫助你敘述所選的主題,這是創作者的功課。
6 剛提到有人評論作品像植物仿生,當有人提出評論和自己理念相異的時候,會不會影響當時的創作?另外,請老師談談當經紀人建議創作大件物件時老師的想法,也好奇和經紀人的合作經驗和關係模式。
植物性不是老師創作的初衷,但是因為作品中要有結構、線條,是用自然和科學的意象與人造、手工作為反差,可能因此有了這樣的結果。
藝術家與經紀人的關係取決於經紀人。Helen Drutt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現在已經不經營藝廊,藝廊以前在美國費城的Walnut街上,老師曾經在那邊展出兩次。Helen在當代首飾的收藏與推廣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過去當代首飾在美國並不常見,一般對它的了解也不多。不管在哪個國家,都需要一位像她這樣的仲介,藝術家和民眾之間的橋樑,Helen的角色非常重要。
老師曾經有一段時間在美國紐約工作,週末時常到費城和Helen碰面,一起到博物館看展。有一次費城的藝術博物館展出18世紀羅馬時期的展品,當他們看到一件大桌上的centerpiece(例如婚宴餐桌上的中央擺飾或花飾)時展品時,Helen說:你要不要試著做這種大件的物件?老師回說:你是認真的嗎?老師會這樣回應的原因是,在金工領域裡要做這麼大件的作品是非常耗時的,經紀人不會憑空提出這樣的想法,一定要想到後續如何推廣作品和展出。圖中看到這三件,托盤、燭台、容器,老師共花了五年完成。
Helen是一位非常有創意的人,我們時常提到藝術、創作和創意的連結,但是在商業和行銷方面,也是需要有創意的。她的藝廊時常執行各種計畫,將藝術家和各種計畫結合,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對藝術經紀人,這是非常重要的。
7老師如何透過現在的社交媒體網路推廣自己?
老師不用任何社交平台。對於如何宣傳自己的作品,第一個方式是展覽,可以直接地將作品呈現。第二個是參與計劃,和人產生連結。第三是主持計劃、參與計劃的人或藝廊,有了這些活動,自然就產生有互動,達到宣傳的效果。老師說他不會主動在社交平台推廣自己,開玩笑說他不是荷蘭當代首飾表演者。
8請問老師最喜歡的顏色。
老師沒有最喜歡的顏色,但和他創作的主題有關係。老師曾經做過一個藍色「勿忘我系列」的作品,因為概念來自澳洲當地的藍色勿忘我花。作品裡面用到很多不同顏色的組合,甚至有螢光色,使用不同顏色表達不同的形體和狀態,但有時候顏色的選擇受限於顏料,有些顏色調不出來。
9請問老師如何運用時間創作與平衡生活
老師說年輕的時候工作時間很長,白天在大學教書,晚上回到家繼續創作,隔天一早又再出門上班。老師說你們可以問他的太太,可以證實以前他沒有太多休閒和家庭的生活。回到創作過程,好比像Philadelphia Centerpiece這種大件的作品(註:第一場講座有介紹),製作時間長,需要以年計算。但是同時間有其它作品同時進行創作,大、小件作品交替創作。創作大件作品時,到某一個階段會覺得疲累,就需要轉換焦點,做小件作品,之後再回來繼續大件的創作,通常休息一陣回來時,會有新的視角和感受。對老師來說,這種創作方式很重要。
另外,老師因為住在澳洲,而大部分的客戶都在歐洲和美國,所以花很多時間旅行,這一點比較不方便。
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發展出自己的工作模式,有策略和系統性,這樣可以減少整體在製作上花費的時間。
10 在旅行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不同的金工文化?
老師說,這是下兩次的講座內容,你們記得來聽。這是很大的主題,簡短地說,最主要是古希臘和伊特魯里亞時期的影響和學習,這部分留到下週講,很多有關歷史的講題。
11 請問「紅系列」中選擇紅色的原因是否和時代背景有關?例如戰後時期。不同顏色系列中,如果不談顏色,如何敘述形體和空間,顏色是否影響形體?
紅色除了顏色外,最重的是它代表的狀態,可追溯到人類戲劇性的情感和生命起源,譬如:愛、恨、停、危險...是顏色與生俱來的元素。老師還提到,宗教裡面講用血洗去原罪,血是紅色的。再來,老師早期是用複製歷史物件的方式創作,但是如何破除歷史中的「正統性」,選擇紅色,是老師的介入和干擾的方式。
講座最後介紹的「多重次方」系列(multiplicity),外型是很繁複、很多層次疊加的造型。這個系列老師想做一個敘述,比較當代的敘述,他想用繪畫的意象表現顏色,雖然常常受限於漆(lacquer)的色彩範圍,但是顏色是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顏色讓物件被看見的介質,不同顏色讓不同形體被看見。
12 創作時,先有形和結構還是先有顏色?
顏色通常是最後的,形的靈感通常是從上一件作品延伸的。老師習慣先分批把小元素(components)做出來,再把元素組合起來。這樣執行可以專心地把注意力放在結構、細節、堅固性。
13 怎麼會想要用饒舌的方式表達作品?
簡單地說,老師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現最多的東西,那麼饒舌是最適合的。但是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跟首飾設計毫無相關,但也絕對有關係。之前講到顯化,從意念發想成為真實的作品,通常很難只透過一件作品表達整個概念。傳統講座中的簡報方式老師覺得太無聊,所以他想用很快的方式讓大家「看」到他的作品,因為視覺上速度快,所以大家的印象也比較深。
剛剛老師在饒舌(rap)的時候,你們如果注意聽他所講的關鍵字,跟藝術、設計、想法有關,但是也無關。這些無關的字詞慢慢在聽眾的腦海中會慢慢生成、串連,加深對於老師想表達的概念。饒舌的詞裡有很多名詞和押韻的字詞。這些字彙對於創作是很豐富的,提升了作品的意涵,加入了「詩性的發展」,聲音和影像是平行的,卻是不同的(parallel but different),是一種非常美的詩性境界。視覺上透過投影片加深印象,再從饒舌聽覺上的韻律、內容,雙管齊下,是一件很棒的做法。
14 老師仿歷史系列的作品想要傳遞給觀者的訊息是什麼?假設兩千年後被挖出來,會傳遞怎樣的訊息給以後的人?
兩千年後被挖出來,看到黃金配塑膠,應該會覺得極度困惑。老師的回答有兩個部分,第一,這是老師學習的方式,剛剛提過,仔細觀察是學習的第一步,試著畫出相同的東西是第二步,最精準的則是仿製。仿製到在顯微鏡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重量也一樣,是另一個功力。
第二的答案,老師對於物件在歷史上的定義有興趣,所以他喜歡跟歷史玩遊戲。這是下週的講座內容,我們下週見。
15 「魅惑」系列中,為什麼選擇長頸鹿和袋鼠?
袋鼠是澳洲的象徵,長頸鹿則是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的紅色長頸鹿,代表的是剽竊。這是獨立的另一個主題,之後講座會提到。羅斯柴爾德長頸鹿是頻臨絕種的長頸鹿,而藝術家的思維發想,是不是也算頻臨危險?剽竊背後的含義又是什麼?
(本文由趙永惠和江枚芳Meifang Chiang metal Arts共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