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alk was given by Jiro Kamata, Japanese artist residing in Germany. He was on his visit to Taiwan for the opening of his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VOICES“ at the Alien Art Centre in Kaoshung, Taiwan in October 2019, and stayed at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 Taiwan for a workshop and lecture .)
(本文記錄於2019年10月,Jiro Kamata因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主辦《VOICES語音》Jiro Kamata二十年創作回顧展來台,並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舉辦《當代首飾創作分享》演講及工作營。本場次由金工藝術家趙永惠擔任即席口譯。逐字稿只修改部分文句以順應閱讀,分主文及問答兩篇刊出。)
——————————
首先,我想先自我介紹。
我出生於日本弘前。我的祖父是一位製錶師,他在1929年創立了自己的店。
(投影片)照片中是我祖父以及他的店。後來由我父親接手,變成了這樣一間首飾珠寶店。我父親的珠寶店販售的是典型傳統的珠寶,我對它們不感興趣。我對於珠寶首飾的印象是閃耀、昂貴的,至今我仍然不認為那是我想擁有的。
1996年高中畢業後我在日本開始了兩年的金工訓練。當時我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但是我很確定我想學習這門工藝技術。
(投影片)這位是我的師父,黑川老師。他在70年代前往德國福爾次母市學習,並且讓我理解了德國及歐洲的當代首飾的趣味,這是我對首飾感到迷戀的開始。
前往德國進修首飾的慾望逐漸增加,於是在畢業之後我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德國福爾次母的學校。2000年我決定到慕尼黑藝術學院學習,我的指導老師是Otto Künzli。畢業後我創立了個人工作室。
TESA RING
(投影片)這是我在德國的第一件作品,至今對我非常重要。這是由膠帶纏繞製作的。
初步想法是因為我認為膠帶和相機底片有些相似之處,他們都是長帶狀的,既然底片可以捕捉影像,我認為膠帶或許也有一些相同的可能性,好比說唇印。
這只戒指由很多層、大約30個唇印纏繞而成的。直接將唇印印在膠膜上,纏繞多層後產生一個理想的厚度。
(投影片)我嘗試了很多不同色彩及漸層組合。展示的時候時常有人問是誰將唇印在膠帶上,我都會回答是一個秘密。今天我即將公開這件事。
(影片)
當然,起初我試著用女性的唇印,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並不滿意,後來我用了我自己的唇印,發現真是太完美了!
Tesa Ring (www.jirokamata.com)
MOMENTOPIA
我在2006獲得德國金工之城哈瑙頒發的獎項,哈瑙擁有悠久的珠寶首飾歷史。2007年我獲邀到那裡工作六個月。
(投影片)抵達後的第一週我都在圖書館渡過,意外中發現了一幅哈瑙城市的腐蝕版畫,我很快地被它吸引。那是一幅1833年製的“哈瑙全景”,讓我聯想到了攝影鏡頭。第二天我開始收集相機鏡頭,把他們拆解後保留鏡片,我覺得這個材料很有趣,於是想要用鏡片創作。
Momentopia系列是在哈瑙的時期創作的。我把鏡片的背面塗了黑白顏料,它們不再是透明的,但是會像拋光過的寶石一樣反射。每一片鏡片出廠時表面都有一層度膜,可能是防刮膜、抗紫外線膜、增透膜等。透過不同的角度,表面鍍層會產生不同色彩折射。
(投影片)胸針中的藍色和紫色都是鏡片折射的效果。
(投影片)這件是由18片鏡片組成的項飾。
(投影片)「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是攝影師布列松的專刊名稱。他說攝影是創造新世界的瞬間,是前所未有的。鏡片經歷過各個時代和時刻,經歷過喜和悲,我就會開始幻想關於這些鏡片的各種經歷。
Momentopia項鍊 (www.jirokamata.com )
CHILE
2013年,我獲得一個在WALKA帶領工作營的機會,第一次前往智利。
工作營結束後我決定前往阿他加馬沙漠,位於首都聖地牙哥北邊1400公里。那裡終年不下雨,空氣非常乾燥。阿他加馬沙漠擁有全世界最清晰的天空。
阿他加馬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不同,它的景色是荒涼的,有許多岩石山脈。
(投影片)這是阿他加馬沙漠的沙子,看起來非常乾。大概有5公分厚。
(投影片)這是月亮谷,景色看起來像月面的環形火山口,它的規模難以置信。
我在這裡看到了極美的日落。出發前我告訴聖地牙哥的學生我想去阿他加馬沙漠時,她告訴我“當你見到阿他加馬的日落,就會相信神的存在”。當時我只是笑一笑,但現在我完全理解她的意思。
我不清楚是清晰的天空還是什麼因素,那是我此生見過最美的光。
正巧,那天是滿月。
日落的同時,月亮從另一邊升起。
請大家想像,那是360度的環繞景觀,一邊是陽光,另一邊是月光。那真是難忘的經驗。日落後,月亮就像第二個太陽般地緩緩升起。
那也是我第一次帶的墨鏡看月亮,在沙漠中喝著威士忌,欣賞滿月,是我旅途中最精彩的時刻。
BI 系列
經過這趟旅程,我認為我開始作新系列的好時機。
(投影片)這是多年前在慕尼黑拍的照片。在整理智利照片的時候,我在資料夾中看到這張。我注意到了影像中的紅色圓形,於是我直覺性的拍了一段影片。
(影片)
影片中的圓點狀叫做散景,它在攝影中不算是特殊技巧。
旅途中陽光和月光的經驗改變了我對於光的看法。
(投影片)同一個時期,我發現了另一種材料:「雷射分色鏡」(或濾光片)。
它是一種表面有特殊鍍層的玻璃,同時間將兩種色彩往兩個方向投射。見到投射出來的光我就深深被這個材料吸引,於是所有元素合而為一。
(投影片)這是用分色鏡做的項鍊,是由圓形銀框和細繩構成的。
這系列的名稱是「Bi」。Bi是英文文法的前綴,好比Bilingual, Bisexual, Bicycle(雙語、雙性、雙輪腳踏車),兩種在一起的意思。可能是黑與白,實際與瘋狂,日與月。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
(投影片)這是2013年在柏林OONA藝廊的個展。天花板懸吊了24個項鍊。
(投影片)墜子投影在牆壁上的影子,以及墜子隨著觀眾走動而擺動。地面上也有墜子的反射。
(投影片)這位是藝廊經營者Anna Schetelich帶著Bi項鍊。
(影片)
(投影片)帶著的時候,色彩會從項鍊投射到穿戴者的皮膚上。
分色鏡投射出的顏色會隨著背景色改變,所以我想找出更多可能性。
(投影片)這是Bi胸針,我在兩片鏡片的背面各放了一層塑膠片,塑膠片上用了散景的影像做效果。兩片鏡片中間的間距是4mm,製造立體效果。
Bi系列的作品都是圓形的。
(投影片)這是其中一件Bi項鍊的零件,共有75個銀製零件。
(投影片)這是項鍊完成的樣子
(投影片)這是另一件,共有10個顏色。
(投影片)這些是戒指。
Bi胸針 (www.jirokamata.com )
LUX IS THE DEALER
當代首飾界規模最大的展會Schmuck,每年三月在慕尼黑舉行,吸引來自全世界的人到此看展,一週的活動期間舉辦大約70-90個展覽和活動。
2008年,我與Alexander Blank、 Stefan Heuser、 Christian Hoedel,四位常駐在慕尼黑的首飾創作者,首次在慕尼黑首飾週展出我們的作品。我們想要以實驗性的方式呈現作品。
(投影片)左邊是展覽邀請卡,右邊是作品展出時的樣子以及藝廊牆壁上的300支劍。
2009年展出的主題是首飾與音樂。開幕時邀請了合唱團帶著我們的作品現場演唱。
2011年以極限運動使用的半管(u型池)當作展台。
休息了四年後,2015年我們決定再次辦展。這次在慕尼黑的藝術陳列館和不同藝術家展出,我也為這個展覽做了新的系列作品。
這個系列的標題是「Palette」(調色盤),材料是分色鏡和可麗耐人造石。這次我嘗試著避開過去作品中熟悉和關鍵的金屬材料和圓形。白色人造石上有著強烈的色彩折射,有意思的地方是,折射的形狀也會隨著光線的角度一直改變。
(投影片)回到展場,這個空間約180平方公尺,高8公尺,有個非常大的天窗。我們為了這個展覽訂做了一張12公尺長的展示桌,上面放了一層黑色壓克力板,以及24個半電鍍反射燈泡。
(投影片)「Lux is the Dealer」(奢華的交易)是裝在牆壁上的訂製霓虹燈管,以及六位交易者。 Alexander Blank, Kiko Gianocca, Stefan Heuser, Melanie Isveding, 我,及Noon Passama。展出個超過100件作品。
(投影片)黑色的鏡面壓克力提升了每件作品,同時也將觀眾的面孔反射在上面。
(投影片)Noon Passama的大件項飾是電鑄銀製作的。
(投影片)Melanie Isveding的胸針材料是上色的銀及碎寶石。
(投影片)Stefan Heuser的胸針使用了玻璃和他個人的DNA。
(投影片)Kiko Gianocca的鑄造銀及黃金製成的戒指。
(投影片)Alexander Blank壓克力板製成的胸針。
(投影片)這是我展出的胸針。
(投影片)夜間的展覽空間氛圍很特別。藍色的霓虹燈管照亮整個空間,而暖黃色的燈泡在藍色牆面上照射出一條水平的光線。
(投影片)夜間時的光線讓作品看起來非常顯眼,而我的胸針因為這些光而有了新的特質。
(展覽詳情請見官網:http://www.jirokamata.com/item/164)
Lux is the Dealer展場 (www.jirokamata.com)
EVERYDAY EPICS
2016年二月我們在同一個空間再度舉辦了一個展覽,這次的展覽名稱是「Everyday Epics」(日常的詩篇)。這次希望展出的方式和去年不同,於是我們用了很極端的方式。
(投影片)用廉價的夾板簡易製作了30張桌子,並隨性地放在空間裡。展覽名稱和作者姓名用手寫方式投影在牆壁上。
(投影片)這次我們另外邀請了三位創作者,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Jung He利用現成物創作實驗性的胸針、 來自巴黎的Sophie Hanagarth擅長鍛打的方式創作,這件是她的新作品「法式舌吻」、慕尼黑的 Florian Weichsberger則用塑料創作了外觀原始的作品。
(投影片)Kiko Gianocca用特殊的金屬做了新作品,但仍保留了作品原先的形式。
(投影片)我展出了Palette系列的進階作品「Border Brooch」(界線胸針)。
(投影片)Alexander Blank以電氣石創作了新的墜飾。
(展覽詳情請見:http://www.jirokamata.com/item/197)
SCHMUCK PARTY
2003年起,慕尼黑藝術學院的學生慣例性的策劃慕尼黑首飾週的Schmuck Party。那年當我們正在籌備Epics展的同時,聽到了首飾週的Schmuck Party可能從此停辦的消息,大家感到非常震驚。經過一番討論後我們決定在我們的展場「慕尼黑藝術陳列館」舉辦Party。
(投影片)這就是Schmuck Party 2016的場地。我們將展台移走,掛上舞廳的閃光燈球,並綁上300顆氣球。
(投影片)那天的Party聚集了超過400人,大家徹夜跳舞。雖然整天下來處理場地工程浩大,但是大家都很開心。
(投影片)在多瓶啤酒下肚之後的半夜突然發生了一件驚人的事情,氣球們消失了。
當晚有人在instagram上放消息說:是我破壞的!
而我回說:幹得好!
(投影片)氣球們停留在天花板上,直到展覽結束。
(投影片)第二天一早我們又把場地恢復到展覽的狀態,清理了現場,留下氣球,大家都覺得氣球與展場氣氛意外的搭。
(投影片)展覽期間氣球緩緩降下,現場氣氛很詩意。
展覽現場 (www.jirokamata.com)
FLARE
Flare的意思是太陽表面發生的爆炸。
(投影片)Flare也有另一個意涵,鏡片中光的反射。照片中所看到的圓圈叫眩光,這是阿他加馬沙漠的日出。在親眼見過那特別的陽光後,我明白為什麼古代人將太陽與黃金連結。
(投影片)阿他加馬是十五世紀的印加帝國。這是當時的黃金圓盤,叫做Inti,是印加神話裡的太陽神,他擁有絕對的權力。
(投影片)這是星象學中太陽的符號,同時也是煉金術中黃金的符號。
我一直對黃金這個材料很感興趣,但一直沒有機會使用它。我決定要做一件黃金鏡子的作品。(投影片)這是我的試片,拋光的銀,底部是合成大理石。
(投影片)這系列的作品是以電腦繪圖結合精密的CNC銑床。
(投影片)這是完成的Flare胸針,正面是凹面的圓形,可以顯現反射的影像。背面的圓形則是凸面。對我而言,兩面呈現不同金色鏡面效果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也有一體兩面的隱喻。這系列共有12件別針。
(投影片)這是另一個黑色合成大理石系列。
Flare胸針 (www.jirokamata.com)
Flare黑系列 (www.jirokamata.com)
THAILAND
2016年夏天我到泰國參與了我的個展開幕,地點在曼谷ATTA藝廊。
(投影片)這是當時的展示方式,我將密集板表面刷上顏色,再把板子放在四張海灘椅上。
(投影片)空間充滿了彩色的圓形反射,為白色的空間創造了劇場效果。
(投影片)這些是Flare胸針。
(投影片)參觀曼谷的寺廟會讓你進入黃金世界。我來自日本,當然知道寺廟是什麼。但是曼谷的寺廟讓我對寺廟有了全新的理解。
(投影片)這是奈良的傳統寺廟。
(投影片)這是金色的泰國佛像,另一邊是日本的銅綠佛像。我想你們可以理解我的意思。
(投影片)連泰皇的照片都是鑲在金框裡的!
(投影片)還有金色碗裡的泰式調酒!
這座金色的城市讓我很興奮,我想為了接下來黃金系列創作搜集各種金色影像。
(投影片)這是位於曼谷皇宮裡最出名的佛塔,它是一座很大的紀念碑,我當初以為建築表面是一層金漆,細看發現是小片金色鏡子像馬賽克般的拼貼。面對黃金鏡子時可以看到一點模糊的影像,但畫面是抽象的。
雖然無法得知建築內部的樣子,但是那當下我感受到一種隱形的魔力!
GHOST
回家後我必須開始準備下一場阿姆斯特丹的個展,但是曼谷金色鏡子中的抽象畫面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我想起工作室有一些多年前買的望遠鏡用的前視鏡材料。
(投影片)這是一般的鏡子,物件和鏡中影像中間有一點間距。
(投影片)而這是表面有一層鍍膜的前視鏡片,物件和鏡中影像中間的間距消失了!
(投影片)材料的實驗讓我有了一些新發現,這是我的第一個試片,當時看到這個效果我很興奮,但同時有一股奇怪的感覺。當我把物件放在鏡子前時,影像會消失!它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
(影片)
這部是1995年的經典動畫影片「攻殼機動隊」。當時視覺偽裝還是科技的夢想,這部電影對當時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造成很大的影響。
(投影片)這是我的Ghost作品,構想來自「佛塔上的金色鏡子」和「視覺偽裝」。Ghost不是關於金色,而是關於有形與無形。
(投影片)Ghost放在一塊和生活中浴室鏡子一般大小的鏡子上,接下來的影片可以讓大家更清楚它的概念。
(影片)
Ghost是一個物件,也是一件胸針首飾。你可以觸碰它,也可以佩帶。
(投影片)Ghost第一次公開展出的地點是阿姆斯特丹的Rob Koudijs藝廊。正視它的時候你會感覺似乎看到一件東西,但看不清是什麼,側視的時候可看見胸針是掛在鏡面上的。鏡子和胸針背面互相反射形成有意思的一種關係。
(投影片)Ghost會讓真實影像失真,形成抽象的反射影像。Ghost是看不見,但可以用身體感受的。
Ghost (www.jirokamata.com)
Ghost (www.jirokamata.com)
SHELL
「珠母貝」是首飾製作經典的材料。我一直很喜歡珠母貝的光線反射和表面質感,但是對於它的刻板印象,讓我無法突破自己。
Ghost系列之後,我想繼續使用「鏡子」這個題材,於是想到「珠母貝」這個材質。
(投影片)這是表面加了一層鍍膜的珠母貝,從正面看起來像一面鏡子,偏一個角度的時候可以看到珠母貝的紋理,它有全息色(holographic)的效果。
(投影片)這是2018年做的Shell墜飾。背面用18k金的結構固定,結構是活動的,佩帶的時候,會隨著身體擺動發出聲音。
(投影片)這系列是表面有一層彩色度膜的白色珠母貝。
(作品請見www.jirokamata.com)
BATTLE OF MAGENTA
2018年三月,我和Noon Passama在慕尼黑舉辦了雙個展。
展覽主題叫「Battle of Magenta」,是源自於1859年義大利馬真塔地區的一場戰爭。而「洋紅色」這個顏色就是在這場戰爭之後產生的。
(投影片)展覽空間位於一個街角,兩邊各有一扇大窗,我們想要有效率的運用這些窗戶,照片中是從街上觀看展場的樣子,兩扇紅色大窗戶。
(投影片)開門時,看到的內部空間是洋紅色的。
(投影片)空間原是一個白色立方體,我們在窗戶上貼了紅色透明紙,牆上裝了16根藍色霓虹燈管。當自然光線透過紅色窗戶照射進來,變成紅色光,再和藍色霓虹燈結合後,空間內產生洋紅色的光。
(投影片)霓虹燈管的光線照射在作品上就像火焰一樣。
在這個空間裡的體驗很特別。內部空間的色彩會隨著光線變化,當陽光照射進來時,空間是非常強烈的紅色,當外面是陰天時,裡面則會在洋紅到紫色之間變化。
(投影片)這些手鐲是Noon Passama手工製作,再以電鑄銀的方式完成。而我展出了10件Shell系列的墜飾。
(投影片)這是展場夜間的效果,從外面看起來是洋紅色的,開門時會看到裡面是藍色的空間,藍色的霓虹燈管成為作品的投射燈。
(投影片)外面街頭的燈光透過紅色的窗戶讓空間看起來更有氣氛。
(投影片)這次的展覽很成功,Noon最後拍下了我們比愛心的合照。
Battle of Magenta展場照 (www.jirokamata.com)
MOTHER
「Battle of Magenta」展覽結束後,我仍想用珠母貝創作,那段時間意外地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關於母親的影片。
(影片)
多位5-50歲的女性用一個字敘述他們對於「母親」的看法,每個人和母親的關係都很獨特。看完影片後,我對於「珠母貝」這個材料來源的定義更肯定,也覺得非常詩性。
(投影片)這是Mother系列的胸針作品。
這些胸針的造型都是手繪的,有許多不同角度的曲面,有些角度柔軟,有些銳利。
(影片)
(投影片)胸針表面是固定在黑色人造大理石板上,以手工加工的珠母貝。珠母貝表面是鏡面拋光,看起來像一面鏡子,但是透過珠母貝的切割面和表面色澤,產生不同光線反射和效果。
(投影片)每一件胸針都附有一片塗了銀漆的壓克力板,每一片壓克力板上都以雷射切割的方式寫上了我從youtube影片中挑選形容母親的單字,刻上去的字是鏡射顛倒的。
(投影片)2018年10月Mother系列在阿姆斯特丹Rob Koudijs藝廊展出。22件胸針放在5公尺長的桌面上。
(投影片)照片中可以看到胸針的背面,壓克力板上的字正向地投影在胸針的背面。胸針和鏡子就像母親和孩子,他們的關係是相對應的。
Mother (www.jirokamata.com)
VOICES
我的二十週年回顧展「VOICES」上週在高雄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開展,從1998年最早的Tesa Ring到2019的新作,共180件作品。
展覽的概念是「首飾在和你對話」,同時也是我想傳遞給觀眾的訊息。
展場的想法來自劇場,250顆半電鍍反射燈泡照亮了擺放在彩色檯面上的作品,這個效果仿照劇場中的經典符號,同時也是幕後化妝檯的設計。當你走進展場中,彷如劇場的觀眾,聆聽首飾對你說的話。
歡迎大家抽空前往高雄參觀我的展覽,謝謝!
VOICES 語音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2019. 10. 04-2020. 05. 03
https://www.alien.com.tw/websev?lang=zh-tw&ref=pages&id=54
——————————
本文由江枚芳MEI-FANG CHIANG METAL ARTS與趙永惠共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