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alk was given by Jiro Kamata, Japanese artist residing in Germany. He was on his visit to Taiwan for the opening of his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VOICES“ at the Alien Art Centre in Kaoshung, Taiwan in October 2019, and stayed at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 Taiwan for a workshop and lecture .)
(本文記錄於2019年10月,Jiro Kamata因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主辦《VOICES語音》Jiro Kamata二十年創作回顧展來台,並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舉辦《當代首飾創作分享》演講及工作營。本場次由金工藝術家趙永惠擔任即席口譯。逐字稿只修改部分文句以順應閱讀,分主文及問答兩篇刊出。)
——————————
Q:請問作品部分的顏色是直覺決定,或是某些理性主體的參考?第二個問題是,畢業後的第一桶金是如何累積的?
A:通常顏色的選擇會因材料而決定,因為不同鏡片的特質是不同的,有些我會直接塗顏色在鏡片的背面,後面幾個系列是直接實驗測試顏色的成效。一開始,膠帶戒指的系列,我做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是因為必須做過很多實驗才能決定顏色,有的時候也是因著材質的特性而決定顏色。
關於個人經濟的問題,基本上人生是有起伏的,一開始在唸書的時候,年紀也不算很小了,家人在我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對我說:你差不多該獨立了,然後不再支援我任何的支出。一開始在作品上面想辦法力求完整,但我並不想朝向商業路線去做,背面有上顏色的系列是我第一組認真做來販售的作品,反應也相當不錯,但當時因為是一個人生活,開銷也不大,所以還算過得去。後來我在慕尼黑藝術學校的老師問我要不要當助教,於是後來在學校裡當了六年的助教,拿了六年穩定的薪水,加上一部分作品的販售也就夠了。後來因為合約到期,也覺得六年的助教歷練也夠了,但接下來就是要面對穩定薪水去掉一半的問題。我認為如果要創作一定要努力地堅持下去,人生總是有起有落。
Q:洋紅系列作品的光影對比非常強烈,不僅是作品本身,從室外看進來,光線也讓整個室內感染了顏色,Jiro會不會擔心空間中這麼強烈色彩的營造會強過作品的特色?
A:我剛剛講到洋紅色的那個展覽,當大家進去的瞬間會是很震撼的,因為洋紅和紅色的光,但不用幾分鐘就會習慣,看作品的時候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反差。因為這個展覽的燈光比較特別,反而會吸引大家晚上再來看,所以有很多人來了兩次。
這個展覽是和Noon Passama一起做的雙個展,因為她的作品裡也是有很多鏡面效果的處理,雖然語彙不太一樣,但也有相通的特質。剛剛徐老師是問到展示方式是誰想出來的呢?Jiro回答是他們一起想。
Q:為什麼忠於首飾呢?而不是用這些媒材去做雕塑之類的?
A:我雖然是來自於珠寶世家,但其實不那麼喜歡貴重首飾,不過,我喜歡用手作東西,在學習首飾的20年裡面是環境造就了我,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不做首飾。是因為整個學習和創作的歷程裡,認識了很多很棒的首飾創作者,包括從當初啟發我到德國的老師,一路上到現在身邊所碰到的人都讓我覺得是很棒的,雖然在整個學術界或藝術領域中當代首飾是比較小眾的,但這不會讓我放棄。反而我喜歡在首飾和物件之間游移,就像ghost系列可以完全被當作是一個物件,或可以佩戴的,大部分的收藏家當他們收藏回去之後,都是直接把它掛在牆面上。
Q:請問Jiro當遇到瓶頸該怎麼解決?
A:如果真的遇到瓶頸或挫折的時候,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休息或是放鬆,如果接下來的展覽還有一大段時間,我就會試著放鬆;如果時間已經非常急迫,我會試著非常非常集中注意力,很專心的去嘗試各種可能性,總是可以找出一點關於展覽主題的核心。但是專注力是非常困難的,要很集中,我會想辦法讓自己專心的去想,總是會有一絲絲的答案出現。
時間不是靈感的關鍵來源,只是要想辦法讓自己非常集中注意力,說不定那個想法就是在一分鐘或是某個瞬間會出現,用什麼方法讓自己更專注是比較重要的。
在我的個人經驗裡,必須有一些時間壓力才能非常集中思考,但現在好比說工作營期間,只剩下兩天,在這種時刻就會有一些靈感突然出現,這個關鍵就是你要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
Q:剛剛在投影片裡面裡頭有安排了很多他旅行的照片,JIro好像蠻有能力直接把它反應到他的作品裡頭,所以這就產生了我一個很大的疑問:我好奇在這些旅行經驗、影像經驗裡面,有沒有哪些經驗反而是在創作的時候覺得沒有辦法把它反映出來的?
A:旅行經驗轉化到作品裡面其實是很直覺性的,也不是每一次都是成功的轉化。我喜歡旅行也很常旅行,但旅行對我來說,是需要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當人相處,比方我常去展覽或是帶工作營,都需要跟當地的人相處,我喜歡這樣的方式,但這些經驗其實也很難在當下就出現在作品裡面,有時候我是過了好幾年之後才呈現的,或是有各種不同的經驗拼湊在一起。
Q:請Jiro解釋一下分色鏡這個材料在他的作品裡是怎麼運作的?
A:濾鏡在玻璃上面有一個特殊的鍍層。(投影片)這片是一個綠色的濾鏡,光線是從左邊來的,投射到右邊的時候就是綠色光,另外一邊會呈現出反射的顏色的補色,也就是紅色。這有一點難用影像解釋,因為只要一點點角度的不同顏色就會變,(投影片)像這個紅色和黃色裡面顏色就有一點點轉變,反射顏色和補色同時出現,會隨著光的角度來變化。通常濾鏡都是用在科學研究,因為光線本身裡面就有很多的顏色,當科學界需要某種光的時候,就會用濾鏡把光線濾出來。
Q:Jiro出生於珠寶世家,以前也有跟品牌合作,想請問有沒有跟家裡的品牌合作過?
A:爸爸的事業現在是有哥哥接手,家人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如果牽扯到錢,事情就會變複雜,所以我並不希望有這一層關係。
父親的夢想就是由哥哥經營公司的事業,然後由我來製作設計珠寶,後來我往歐洲發展,家裡事業因為哥哥善於經營而日益成長。當初當然家裡不是非常理解我做的當代首飾,但後來因為在柏林的藝廊認識了一位來自日本家鄉的藝廊經營者,並邀請我在藝廊10週年的時候回到家鄉展覽。在這之前我並不知道他的家鄉居然有這樣一間藝廊,而展覽因為在家鄉造成很大的轟動,也有很多媒體來報導,非常成功,這次的展覽也讓家人對我所做的作品有所改觀。
——————————
本文由江枚芳MEI-FANG CHIANG METAL ARTS和趙永惠共同整理